时间:2025-11-15 15:41:37
10月31日至11月3日,应急管理部“新征程上看应急”网评引导活动走进湖北。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、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主办。在鄂活动期间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新华网、中国网、北京青年报、中国应急管理报、澎湃新闻等媒体组成的记者采访团,先后深入十堰、襄阳、武汉三地,实地探访我省“十四五”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和进展成效。
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机关大楼,有一个地方可以“一屏纵览全省”,只需用鼠标点击相应内容,各地、各行各业的实时安全情况就会出现在眼前。
这就是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大力建设的“全省应急指挥一张图”的能力。这张图全面汇聚了气象、水利、自然资源、林业等17个横向部门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结果等基础数据;接入了5万个企业监测点、1.65万个地灾隐患点、1400个水利河道站点、6100个水库监测站点、8600个雨量站的实时动态数据;接入危化矿山企业、雪亮工程、交通旅游、铁塔高点等50余万路视频数据。
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2024年春节前后两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过程中,省应急管理厅统筹组建综合协调、监测预警、交通保畅、电力保供、农业救灾、物资保障、宣传舆情、交通疏导、城市运行等9个工作专班,并协调12个部门在省应急指挥部集中办公和联合值守,集中信息资源力量支撑保障省领导指挥处置,“两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。”
自2024年开始,湖北省坚持“边应急、边建设、边完善”,持续推进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。截至2025年10月,省、市、县三级应急指挥部已基本完成建设目标——17个市(州)和103个县级应急指挥部,基本形成上下贯通、左右协同、一体应对的应急指挥部体系,实现了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保障”、从“分散作战”到“一体联动”的重大跨越。
“2025年汛期,各级应急指挥部在险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全省处置险情130余起,成功营救被困群众3160余人。”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在极端天气愈发频繁的当今,如何攻克应急抢险过程中面临的“三断”(断路、断网、断电)极端情况,是摆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。
近年来,湖北省着力构建“空天地一体、固移结合、公专互补”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三断”极端条件通信能力保障“湖北答卷”——卫星通信兜底、专用频率覆盖、空中力量增强、军地资源融合、终端直达基层,湖北省“三断”情况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工作在2025年全国应急指挥工作会议上进行推介。
湖北在全省共配备了56套卫星便携站、1940台卫星电线架中型复合翼无人机;建设了370MHz窄带通信网络,基站覆盖人口密集区和多灾、易灾偏远山区,同时通过配备的2600余台对讲机,实现了特定区域内的稳定通信。
“我们还将省军区、国动系统、通信运营商的大型应急通信装备和保障队伍纳入统一调度方案,整合各类应急通信资源,形成了强大的应急通信后备力量。”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2021年发生在随州柳林镇的特大暴雨灾害中,正是有了该应急通信体系的兜底,灾区一线的情况才得以顺利传送到省应急指挥部。
在一次次灾害应对中,湖北省还创造性建立“631”预警叫应机制,确保预警信息不仅能“发得出”,更能“叫得应”“落得实”。
“提前6小时进行风险预报,提前3小时发布短临预警,提前1小时进行临灾叫应,在该机制的规定下,全省应急叫应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闭环。”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强大的应急通信手段体系保障下,在极端天气来临前,预警信息和工作要求可以直接传递到基层负责人和应急责任人手上,确保了湖北省“五级叫应”体系的正常运行。
2025年汛期,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共“点对点”叫应县级政府负责人3575人次,向各地应急责任人发送预警提示短信830万条。各级在接到预警后,紧急避险转移群众6.54万人次,成功避免了90余起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险情。90余起避险案例均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通报表扬,湖北也是今年得到通报表扬最多的省份。
“应急管理不是‘独角戏’,而是‘大合唱’。”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近年来,湖北省还通过搭建“区域协作”机制,与湖南、江西等周边九省(区、市)建立了应急救援区域协作机制,实现跨区域救援力量的相互支援。该体系确保了各省在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时,能够快速、有序、高效地调动各方资源,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。“去年华容县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溃堤险情时,湖北省出动了专业救援力量与大量抢险物资,为湖南省成功封堵溃口、顺利完成险情处置提供了人力、物力支持。”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